清“垃圾”+通“管道”,半小時解除患者多年困擾!
填補華南地區泌尿結核外科治療“空白”
在輸尿管里放個支架,解決患者腎積水等問題,在泌尿外科早已是普通手術了,但對于活動性泌尿結核患者而言,這個看似很小的手術,卻在華南地區泌尿結核外科領域具有開創意義。
6月13日上午,廣州市胸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與中山六院泌尿專家成功為一名泌尿結核患者進行左輸尿管支架管置入術,僅僅半小時的手術,既解決了患者腎積水問題,也為后續抗結核治療創造了更好條件,使困擾患者多年的腎結核有望徹底治愈。
反復尿頻尿急尿痛,元兇竟然是“腎結核”
小林(化名)27歲,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尿頻尿急現象,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上次廁所,便后有尿道疼痛感。在當地醫院按“泌尿系感染”進行抗感染治療,癥狀沒有好轉。今年3月,小林在廣州某大型醫院進一步治療,超聲檢查提示:“左腎積液、輸尿管擴張,考慮泌尿系結核感染可能性大”,醫生建議小林到廣州市胸科醫院檢查確診。
我院外二科主任游佩濤主任醫師在門診為小林完善了相關檢查。最終確診為:左腎結核合并感染,左輸尿管狹窄,左腎積水,小便中培養結核菌陽性。6月初,小林在我院外二科住院,接受規則的抗結核治療一周,癥狀明顯好轉,但超聲復查“左腎積水加重”。
“如果不及時解決輸尿管狹窄問題,腎積水多了,時間一長,就會導致患者腎實質萎縮、腎功能喪失,還可能引起膀胱攣縮等問題。”為盡早挽救患者腎功能,外二科泌尿結核團隊決定為小林行左輸尿管支架管置入術。
6月13日上午,在外科主任薛宗錫主任醫師、游佩濤主任醫師指導下,中山六院泌尿專家葉博士和我院于峰主任共同協作,全麻下為小林進行泌尿系結核的輸尿管鏡探查加輸尿管內支架置入術,術中C臂定位準確,支架管位置佳,不到半小時,順利完成泌尿系結核的輸尿管鏡手術。手術達到預期效果,小林術后恢復良好,第二天便出院了,在家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定期回院復查。
專家:既要清“垃圾”,還要通“管道”!
針對泌尿系結核的治療策略,游佩濤主任有個很形象的比喻:
“我經常跟患者說,泌尿系感染結核就像家里的沖涼房壞了,抗結核就是把里面的‘垃圾’清理下來,但如果下水管道不通的話,沖涼房還是無法使用,這就需要泌尿外科來解決‘管堵塞’的問題。以前,腎結核患者看泌尿外科,因為結核往往有呼吸道和泌尿系排菌帶來傳染性問題,如果抗結核不充分,泌尿系手術可能引起結核播散加重病情的問題,就需要我們先充分抗結核,泌尿外科才能介入手術解決通路問題。如果結核膿腫播散了,‘垃圾’又會把管道塞住。所以為更好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結核外科和泌尿外科的聯合手術,既要清‘垃圾’,還要通‘管道’!”
游佩濤主任說,基于我院結核外科的優勢,過去五年來,和小林一樣患有泌尿結核的患者,外二科泌尿結核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附屬六院泌尿外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功治愈的泌尿系結核病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所不同的是,以前泌尿結核團隊側重于抗結核治療,如今我們可以一邊抗結核,還可以把尿路打通了,實現了既能清‘垃圾’,還能通‘管道’!”
“治療泌尿系結核,我們力爭占據華南領先地位”
患者感染泌尿結核,要盡早到結核專科醫院去診斷。小林就后悔因沒有盡早明確診斷,治療竟耽擱了五六年。
那么,泌尿結核的感染具體會在哪個部位呢?在腎還是在輸尿管,輸尿管有沒有梗阻,就需要相應的檢查,發現尿道梗阻就要盡早疏通,如果診斷不明,還要做膀胱鏡、輸尿管鏡等,以明確診斷。
“有些檢查項目以前我們做起來有困難,現在我們就有這個本事了。”
我院泌尿結核專家表示,隨著醫院診療技術和硬件設施不斷提升,膀胱鏡、輸尿管鏡、輸尿管內支架、腎積水內引流、外引流,還有膀胱攣縮,甚至結核毀損腎的切除我們都要逐步開展起來,將成為我院泌尿結核外科的顯著優勢,助力我院泌尿結核外科診療技術在華南地區居于領先地位。
外二科:陳曉輝、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