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臨床診斷有以下幾種:
一、X線檢查:這是診斷肺癌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多數肺癌可以經胸部X線攝片和CT檢查獲得臨床診斷。
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PET目前是肺癌定性診斷和分期的最好、最準確的無創檢查。
三、磁共振顯像:磁共振(MRI)與CT相比主要特點是區分血管或實質性病變,無放射性損害又不需造影劑增強。
四、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在60%~80%,取樣方便,方法簡便。一般送痰檢4~6次為妥。
五、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有效手段,通過支氣管鏡檢查可觀察腫瘤的部位和范圍,取到組織作病理學檢查,其刷檢診斷率可達92%,活檢診斷率可達93%。
六、縱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氣管前隆凸下及兩側支氣管區淋巴結情況,并可采取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明確肺癌是否已轉移到肺門和縱隔淋巴結。
七、經胸壁穿刺活組織檢查:此方法對周圍型肺癌陽性率較高,可在超聲波、X線或CT引導下進行。
8、轉移病灶活組織檢查: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鎖骨上、頸部、腋下等處淋巴結轉移或出現皮下轉移結節者,可切取轉移病灶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或穿刺抽取組織作涂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九、胸水檢查抽取或胸腔鏡檢查: 胸水經離心處理后,取其沉淀作涂片檢查,尋找癌細胞,也可以行胸腔鏡胸膜活檢。
十、剖胸檢查:肺部腫塊經多種方法檢查,仍未能明確病變的性質,而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時,如病人全身情況許可,應作剖胸探查術。
十一、腫瘤標志物檢查:血癌胚抗原、神經特異性烯醇酶、細胞角蛋白19片段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和病情監測有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