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體檢查出乳腺結節,離癌癥有多遠?
身邊不少的女性體檢查出了乳腺結節。
據《2023 中國女性健康粉紅報告》顯示,超三成女性檢出乳腺結節。接受乳腺超聲檢查的女性中,除乳腺增生以外,乳腺結節(包括乳腺實性結節、乳腺囊性結節等不同類型的結節)檢出率高達33.94%。
但很多人對于乳腺結節并不了解,當看到體檢報告上有“乳腺結節”字樣時,馬上陷入了慌亂——乳腺結節是癌癥嗎,需要切乳房嗎,需要吃藥嗎?
不妨來聽聽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謝亞琳,她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處理了許多的乳腺結節的案例。
什么是乳腺結節?
答:“乳腺結節并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乳腺疾病的一種共同的臨床表現,是乳房組織內通過查體或者彩超等檢查發現的腫塊。”
謝亞琳主任說,乳腺結節既可以是良性結節,也可以是惡性結節,而大部分的乳腺結節是良性的,女性朋友們不用過分焦慮。如果發現乳腺結節,應該及時就診,定期復查。
“35歲以上女性定期的乳腺檢查非常必要”
謝亞琳主任建議,乳腺檢查首先可以自檢,建議每月自檢一次,主要從看、觸、擠三個方面進行。
看:鏡子前看乳房是否對稱、乳頭是否有凹陷、乳房皮膚是否有凹陷、包塊、紅疹或橘皮征等。
觸:觸摸時可以站立,也可以平臥,以乳頭為中心,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按照外上-外下-內下-內上的順序進行,可以用沐浴液作為潤滑劑,用指腹按壓平移觸摸,不可用捏的方式,還要觸摸腋下和鎖骨上。
擠:從一側乳房向乳暈及乳頭的方向輕輕擠壓,檢查有無液體從乳頭流出。
如果自檢發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除每月一次自檢外,對于35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行一次乳腺彩超或鉬靶檢查。一般乳腺檢查的時間最好是月經來潮的第10天左右,因為這個時候乳腺組織受雌激素水平影響最小。
引起乳腺結節的常見病因:
“乳腺結節的產生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壓力過大、激素水平異常等都有可能誘發乳腺結節。”謝亞琳表示,30-60歲是乳腺結節的好發年齡,這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絕經前女性雌激素與孕激素的比例失調,導致乳腺實質增生過度,從而形成結節。此外,情緒因素、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可以誘發乳腺結節,工作或生活壓力大,長期存在易怒、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激素水平紊亂;過度食用高糖、高脂飲食,導致肥胖發生,影響身體代謝,也會誘發乳腺結節的形成。
乳腺結節與乳腺癌的關系
“大多數人體檢發現的結節,離癌癥很遠。”謝主任說,大部分的乳腺結節是良性病變,這種時候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需要吃藥治療,定期復查就可以了。只有少部分的結節是癌前病變或者乳腺癌。癌前病變發展為乳腺癌一般需要較長時間,幾年至十幾年不等,需密切觀察。一般體檢結束之后,乳腺超聲體檢報告單上會有一個 BI-RADS 分類,這是醫生綜合乳腺結節的多個情況做出的綜合性判斷——數字越小越安全。如果病理確診為乳腺癌更應該及時救治。
乳腺癌診斷及治療
乳腺癌的治療手段比較多。乳腺癌初診時分期大部分患者為早期,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通過規范化治療可能實現疾病治愈。切除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手段,對有保乳意愿的患者,還可以選擇保乳手術,或者在改良根治術后選擇乳房重建術。對于III期患者同樣可以在新輔助治療后進行手術治療。
乳腺癌的預后
乳腺癌綜合治療后的預后,相較于肺癌等其他腫瘤是比較好的,我們常用五年生存率來描述。五年生存率并不是說患者只能活五年,而是指術后五年內不發生復發轉移的幾率。為什么關注五年生存率呢?謝主任說,研究發現 90% 的乳腺癌復發和轉移都是發生在治療后的五年之內,如果術后五年內沒發現復發、轉移的話,再出現問題的概率就小得多,長期存活的概率大幅提高,這是衡量乳腺癌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
早期的乳腺癌專家表示,乳腺結節只是一個影像學報告,很難只憑一張照片就能看出來究竟是不是癌癥。醫生需要觀察結節一段時間的變化情況,才能準確判斷一些人究竟是不是腫瘤。萬一不幸是腫瘤,復查還可以盡早發現,及時治療。越早期的乳腺癌,需要化療的比例越小,保乳率更高,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因此,專家建議,每個 35 歲以上的女性都盡可能去做乳腺檢查或乳腺癌的篩查,能更早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院已形成了完善的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腫瘤的診療體系,配備了先進的數字化鉬靶、彩超、乳腺磁共振等乳腺疾病專用診斷設備,建立了由乳腺外科、腫瘤科、功能檢查科、放射科、病理科組成的技術精湛的乳腺診療專業團隊,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專業服務。
乳腺外科門診:
外科專科門診:周一下午、周二下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咨詢電話:020-83594420(外二科辦公室)
乳腺門診:周四下午
謝亞琳: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腫瘤學碩士
出診時間: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四上午
乳腺門診:周四下午
主要專業方向:
曾于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進修乳腺癌專業。專注于肺癌、乳腺癌的診斷及治療。對淋巴瘤、食管癌、鼻咽癌、胃腸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和腫瘤合并結核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方面都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參編《腫瘤生物與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及護理》等書籍,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并發表SCI、核心期刊等多篇科研論文。
學術任職:
廣州抗癌協會理事、GACA分子靶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第二屆乳腺專委會委員、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腦轉移專委會委員等。
來源: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