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早篩都是對生命的珍愛!”預防肺癌要警惕這些危險因素|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公眾已經認識到,相對于癌癥治療,癌癥預防更為重要。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22年惡性腫瘤流行數據報告顯示,肺癌是我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防治肺癌,要積極做到“四早”,即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就意味著機會,意味著生命。
那么,肺癌有什么癥狀?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肺癌呢?本期聚焦肺癌的早期篩查這個話題。
“我沒有不舒服,為什么要去醫院做檢查?”
經常有人說:我的身體好好的,沒有什么不適癥狀,沒必要去醫院做檢查。但是,對于癌癥篩查而言,就是要在沒有癥狀的時候去進行相應的檢查。因為癌癥的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可能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癌癥早篩可以在無癥狀時發現癌癥或者癌前病變,提前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治愈的可能。
“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專家表示,肺癌發病隱匿,其臨床表現與生長部位、浸潤程度、轉移以及副癌綜合征有關。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待發生咯血、胸痛、骨痛等癥狀時,多數患者已進展至中晚期。
來源于國家癌癥中心肺癌篩查團隊的數據顯示,肺癌篩查發現早期肺癌的受檢者,5年生存率可超過80%,可達到治愈的效果,獲益顯而易見。由于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患者只能通過主動進行體檢,特別是做影像學檢查,達到篩查的目的。
“篩查首選LDCT”
我國肺癌的篩查、診斷技術已取得實質性改善。目前,應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肺癌篩查最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是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DCT),低劑量螺旋CT是較為準確的篩查技術,高分辨率CT則是最重要的診斷技術之一。建議肺癌高危人群從5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專家表示,肺癌的分期遵循TNM分期法,T分類描述了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N分類表明淋巴結是否受累及其范圍和程度,M分類指示腫瘤是否存在遠處器官的轉移。肺癌的治療方式要根據肺癌患者的分期、病理類型、體能狀態和年齡等因素綜合判斷。在多學科診療團隊的集體努力下,肺癌患者的治療更加精準、及時、規范,并可以顯著改善患者預后。
“高危人群要定期篩查”
根據《中國肺癌低劑量CT篩查指南(2023年版)》,我國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為年齡50~80歲,附加以下條件中任意一項。
吸煙史:吸煙≥20包年(每天吸煙包數×吸煙年數),或被動吸煙≥20年,若現在已戒煙,戒煙時間不超過5年。
有長期職業致癌物暴露史:如長期接觸氡、砷、鈹、鉻及其化合物等肺癌致癌物。
一級、二級親屬患肺癌,同時吸煙≥15包年或者被動吸煙≥15年。
如符合以上條件,則推薦每年進行一次LDCT的篩查。
總之,有長期吸煙史、有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結核等肺部慢性陳舊性疾病、工作中或場所中接觸致癌物質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對自身健康情況較為擔憂和重視的40歲以上或長期接觸二手煙的無癥狀健康人群至少進行一次LDCT的檢查。
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LDCT采用的是薄層掃描,所以有大量的肺結節被檢出(檢出率可超過60%)。體檢時發現肺結節,患者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在專科醫院的專科門診(如肺結節門診),進行體檢結果的咨詢就顯得極為重要。其實,大部分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結節,患者不用過于擔心。但若屬于肺癌高危人群,則每年要到醫院復查。如果結節稍大或根據影像學形態特征暫時不能定性,可按照LDCT診斷報告描述進行短期或定期呼吸科治療后復查,或根據專科門診醫生的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如在增強CT等引導下穿刺活檢等。
“如今,腫瘤的治療水平雖然較以往有明顯提高,新治療手段層出不窮,但腫瘤的治愈之路仍要依靠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專家表示,早期發現的癌癥甚至是癌前病變,治療方案相對簡單,患者預后也很好,而且可以減少高額的醫療費用和社會資源消耗,降低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因此,面對肺癌這一挑戰,我們應主動采取行動,通過早篩早治策略,提高生存機會,改善生活質量。此外,還應結合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的心態,共同筑牢癌癥防控基石。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個體的努力都至關重要,每一次早篩都是對生命的珍愛和尊重。
來源:《健康報》、《人民網健康》公眾號
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簡介
腫瘤科是我院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以胸部腫瘤以及其他系統腫瘤(如惡性淋巴瘤、鼻咽癌、腸癌等)的診療,以及腫瘤合并結核的綜合治療為特色的專科,開展床位82張,日間化療床位16張。醫護人員38人。其中,醫生14人,高級職稱6人,博士2人,碩士10人。
腫瘤科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善于運用CT、MRI、ECT、PET-CT、氣管鏡、EBUS、肺肝穿刺活檢術、內科胸腔鏡、胃腸鏡、淋巴結活檢術、病理及基因檢測等先進技術和手段,對各種胸部疾病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通過合理采用化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血管介入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等手段,實施合理、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參與多項臨床試驗研究,為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手段。為方便患者輸液,科室開展了PICC、輸液港植入術等,讓患者享受優質高效的個體化護理服務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