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防治,要積極做到“四早”,即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但經常會有人說:“我沒有不舒服為什么要去醫院做檢查?”
然而,對于篩查而言,就是要在沒有癥狀的時候去進行相應的檢查。
“因為癌癥的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可能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廣州市胸科醫院肺結節診療中心專家表示,癌癥早篩可以在無癥狀時發現癌癥或者癌前病變,提前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治愈的可能,這也早已成為腫瘤早期篩查和防治的共識。
“早”意味著機會,意味著生命。
老王(化名)的妻子因肺癌晚期去世,“當時由于發現得太晚,病情進展迅速,連半年時間都沒挺過去。”
妻子的離開給老王帶來了極大痛苦,也讓他深刻意識到身體健康篩查的重要性。
前些天,在醫護人員的關心和建議下,考慮到肺癌的家族聚集性和早期篩查的重要性,老王主動到廣州市胸科醫院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以排查潛在的肺部疾病。
精準影像分析:鎖定潛在風險!
體檢結果顯示,老王肺部存在一個可疑小結節。
“盡管結節不大,但其影像學特征具有早期癌變的可疑跡象。”這個可疑跡象引起了廣州市胸科醫院肺結節診療中心主任鄒建軍副主任醫師的重視,為進一步明確病灶的特征,科室立即組織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學科會診(MDT),詳細討論老王的影像資料和病情發展可能性,這是該中心針對可疑肺結節開展的常規診斷策略。
專家團隊通過影像比對和初步病理分析后,認為該結節“存在高度的惡性風險”,建議盡早進行手術切除,并介紹了手術的必要性、手術過程及術后康復方案等。老王和家屬對醫生的建議表示信任,并積極配合手術安排。
手術治療:成功切除病灶
手術當日,由廣州胸科醫院的外一科(胸外科)團隊實施手術。術中,醫生精準切除病灶,術后病理顯示該病灶為“微浸潤性肺腺癌”,這是一種非常早期肺癌類型。幸運的是,手術切緣清晰,病灶被完全切除,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出院定期復查也未見復發跡象。
如何在紛繁復雜肺結節影像中鎖定可疑個體,離不開醫生長期的臨床經驗積累和判斷。一個個成功病例,驗證了胸科醫院肺結節中心在肺結節與早期肺癌診療上的專業和權威。
“哪些肺結節需要手術?”
根據最新發布的《肺結節多學科微創診療中國專家共識》,肺結節手術切除的主要適應證有以下三方面:
1.結節大小與類型:
o直徑≥15 mm 的持續性純磨玻璃結節(pGGN)。
o直徑≥8 mm 的實性結節或實性成分≥5 mm 的持續性部分實性結節(PSN),且高度疑似惡性。
2.影像學惡性特征:
o包括毛刺、分葉、胸膜改變(如胸膜牽拉、皺縮、附著或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擴張或僵硬)以及囊腔型等。
3.隨訪動態變化:
o短期隨訪中結節穩定但無法排除惡性,或發現結節最大徑或實性成分最大徑增長≥2 mm。
對于上述情況的肺結節,手術可能是更適宜的選擇,不過最終治療方案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由多學科專家團隊綜合評估后制定。
哪些人群應進行肺癌篩查?
根據早期肺癌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肺癌篩查的高危人群界定為:年齡40~80歲,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1條危險因素:
①累計吸煙指數≥20包年;
②環境或職業暴露(氡,硅,鎘,砷,鈹,鉻,鎳,石棉,柴油煙霧,煤煙,放射性元素);
③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
④合并慢阻肺、彌漫性肺纖維化或陳舊性肺結核;
⑤既往惡性腫瘤史;
⑥長期吸入二手煙(家庭或室內工作場所,>2 h/d,至少10年)或長期暴露于廚房油煙中(炒、煎、炸等烹飪)。
專家建議,上述肺癌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肺癌篩查。
有哪些預防措施?
1. 戒煙:戒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無論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者。
2. 定期篩查: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這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早期篩查方法。
3. 減少職業暴露:采取職業防護措施,避免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4. 改善生活環境:減少空氣污染的暴露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不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我們的優勢:多學科會診模式
1.綜合評估:多學科會診模式匯集了胸外科、呼吸科、腫瘤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領域專家,對患者的肺結節進行全面評估,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2.個體化治療:多學科團隊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結節特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3.快速決策:通過多學科會診,患者病情能快速得到多位專家的意見,促進快速決策,減少等待時間,提升診療效率。
4.持續監測:多學科會診模式便于對治療效果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應對病情變化。
從影像分析、診斷到手術實施,確保了診療過程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多學科會診模式使廣州胸科醫院的肺結節診療中心專家團隊能在復雜病例管理中發揮優勢,確保患者得到最優質的醫療服務。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屬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盡早進行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肺結節診療中心:譚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