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病毒“偵探”:我院支援流調醫療隊抗疫工作紀實
“注重安全防護、克服一切困難、服從工作安排、堅決完成任務!”這是醫院選派10名醫務人員支援廣州市新冠病毒流調的工作宣言。
自6月8日出征到完成任務,胸科流調隊員深刻認識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身處廣州抗疫最前沿,和時間賽跑,與病毒搏斗,有的奔赴南沙現場調查,有的在荔灣體育館“大本營”進行病例核心信息調查、重點場所和密切接觸者甄別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戰疫中。
抗疫工作中,隊員們個個熱情高漲,始終保持著科學、嚴謹、高效的“戰斗”狀態,面對海量流調信息,隊員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獻精神,即便是凌晨兩三點接受任務,出入高風險場所,大家都毫無怨言,認真落實“同時流調、同時采樣、同時管控”的工作要求,堅持與病毒搏斗32個日夜,支援流調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現場流調組累計完成病例現場調查19例,采集病例標本20個,采集密接標本67個,采集環境樣本560個;甄別密接671人、次密1100余人;甄別重點場所55個;電話調查2600多人次;撰寫疫情報告33份、研判報告10份。信息組提取病例活動軌跡4153條,甄別重點場所476個,梳理153名確診病例核心信息,審核、修訂流調報告550份,收集、梳理重點場所管控情況620例次,參與12間隔離酒店感染防控督導工作。
6月12日晚上11點,接到一名確診病例的密接自訴味覺減退癥狀,流調隊員立即進入封閉區進行采樣和流調。在患者居住的樓下穿防護服,沒有路燈,只能靠車燈穿防護服,和公安同志一起甄別密接人員,往往需要觀看四五個個小時以上視頻資料。
2小時完成核心信息,24小時完成初步流調報告,是我們現場疫情處置的基本要求。現場流調,數據分析,重點場所風險排查、風險分析與評估,確診病例密接者和次密接者甄別和管理,每一步都不能出錯,盡快梳理感染來源,只有跑贏病毒前面,才能筑起阻擋病毒傳播的防護墻。
6月27日,流調隊員林曉珊到接到任務,疑似病例家里開展流調工作,這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加上內心的恐懼,見到我們,老人已經奔潰痛哭。“情緒失控除了對患者不好外,也會影響我們流調的速度及質量。”林曉珊立即對老人進行安撫、鼓勵和引導,直到情緒穩定下來,流調任務才順利完成。臨走時,老人的一聲“謝謝”,讓她的心里暖暖的,頓時覺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郭偉玲,廣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應屆畢業生,一到崗經規范培訓考核后便迅速收拾行裝投入流調工作。她先后對兩名新冠確診病例進行標本采集,協助組內重點場所甄別、現場勘察以及對隔離酒店進行督導。支援流調期間,她不斷學習、努力成長,從一名公衛學生轉變成公衛“勇士”。因支援流調工作,她錯過了畢業禮,“雖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收獲,收獲了實戰知識和醫療成員間的深厚友誼!”
信息組的流調隊員楊潔瑩、林瑩,因具有出色的統計專業能力,一開始就被選入信息組工作,負責病例核心信息,密接人員、重點場所、流調報告等信息的審核、修訂,承擔著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超大負荷工作量,直到圓滿完成任務。
“作為公衛人,有幸參與抗疫戰斗,發揮專業技能,為抗疫勝利貢獻力量是我們的榮幸!”流調工作對每位隊員的實踐能力都是一次極大的鍛煉和提升。如今,支援流調隊員已經平安歸隊,重返結核病防控工作崗位,大家表示,肺結核與新冠病毒都屬于呼吸道傳染病,其防控理念和措施有相通之處,將努力把流調工作經驗和技能運用到結核病防控工作中,為早日終結結核流行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雷宇
整理:辦公室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