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干預處置實踐能力培訓
為提高醫務人員對藥物性肝損傷的認識和干預處置能力,促進臨床護肝藥物合理使用,2021年11月21日,廣州市胸科醫院聯合廣東省藥學會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干預處置實踐能力培訓。這是我院藥劑科開展的首個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吸引了市內省市級多家醫院300余名醫藥護人員參加。
廣東省藥學會鄭志華秘書長、醫院黨委李昕潔副書記、胡錦興副院長、李艷副院長、醫務科梁國飛科長出席培訓班,我院專家譚守勇教授、藥劑科鐘洪蘭主任、肺結核科鄺浩斌主任、內二科王維勇主任、腫瘤科蘇珊博士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黃湛鐮主任、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謝敏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媚媚博士分別精彩授課。
廣州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魏理主任、南部戰區總醫院季波、李健主任、南方醫院李國鋒主任、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張述耀主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吳琳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若倫主任受邀擔任主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彭曉青主任、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張紫萍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曉順主任及胸科醫院醫務科梁國飛科長、呼吸腫瘤科岑文昌主任受邀參加專家討論。
胡錦興副院長致開幕詞,對各位專家和學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預祝培訓班舉辦圓滿成功。
培訓班在魏理主任的主持下拉開帷幕。黃湛鐮主任從艾滋病的流行病學、抗HIV藥物肝損傷的作用機制及肝功能評估等方面闡述艾滋病藥物肝損傷處理策略。張媚媚博士從抗腫瘤藥物肝損傷的病理改變、診斷、劑量調整方面講解抗腫瘤藥物相關性肝損傷的治療。蘇珊主任結合臨床研究數據,分析傳統抗腫瘤藥物、新型抗腫瘤藥物、免疫治療藥物對結核病人的影響及不良反應處理。謝敏主任通過臨床案例分享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經驗及處理方法。譚守勇教授結合國內外指南及文獻,指出營養不良是抗結核藥物肝功能損害的危險因素,營養支持可以減少抗結核藥物肝功能損害。鄺浩斌主任解讀《結核病患者N-乙酰基轉移酶2編碼基因多態性檢測與異煙肼合理用藥專家共識》,明確NAT2基因檢測適用于含異煙肼的結核病患者,但不包括兒童和特殊群體。鐘洪蘭主任講解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預防,提出合理選擇治療藥物的策略方法。王維勇主任重點剖析老年性肺結核合并藥物性肝損傷,分享了對預防性保肝治療的思考。
專家討論和互動環節將培訓學習熱度推向高潮,培訓內容精彩紛呈,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李昕潔副書記作總結發言。她指出,胸科醫院藥劑科與廣東省藥學會攜手搭建學術平臺,讓結核病學科、肝病學科、腫瘤學科、艾滋病學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藥物性肝損害這一常見而又具挑戰性的臨床難題。授課內容涵蓋老年結核病患者藥物性肝損傷、腫瘤合并結核病的綜合治療、營養不良和藥物性肝損傷的相關性、艾滋病藥物性肝損傷、抗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等,緊貼臨床實際,實用性強。相信通過本次培訓學習,一定能提升醫藥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對各種藥物性肝損傷的認識和處置能力。
藥劑科 鄭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