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舉辦肺結核支氣管鏡診療技術培訓
“支氣管鏡在呼吸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診療作用,近年來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支氣管鏡下的冷凍、介入治療及其微創治療的先進性也已得到驗證。支氣管鏡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為提升呼吸專業的臨床診治能力開辟了廣闊空間。”
為幫助結核、呼吸等學科醫護人員更好掌握支氣管鏡診療,了解學科發展和學術成果,2022年7月30日,廣州市胸科醫院舉辦了廣州市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肺結核支氣管鏡診療技術進展培訓班”。培訓采用線上線下形式開展學術交流。
院長劉健雄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多年來,醫院高度重視內鏡技術和業務發展,早在上世紀60年代,胸科人就通過硬質支氣管鏡診療技術,應用硝酸銀局部治療氣管、支氣管結核。80年代初,有效將硬鏡、軟鏡結合起來,進行肺結核空洞內置管,治療難治性肺結核。90年代開展支氣管球囊擴張技術;2001年以來探索冷凍治療和肺結核空洞內曲霉菌感染的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特別是肺結核空洞內曲霉菌感染的治療病例數和成功率在業內居于領先地位。今年初,醫院把打造呼吸介入診療中心納入高水平特色醫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以高起點推進內鏡業務發展。
此次培訓邀請了國內結核病學與呼吸病學專家、教授進行專題演講,授課的內容涵蓋呼吸內鏡在結核科所有應用診療技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唐純麗教授介紹了支氣管鏡診療技術的新進展以及未來技術展望,副院長胡錦興介紹了內科胸腔鏡在不明原因胸腔積液以及不典型結核性胸膜炎診療中的應用,指出內科胸腔鏡不僅可以通過壁層和臟層胸膜、膈肌和縱隔面進行全面檢查,多點、多部位、多數量活檢,進一步提高診斷率,還可以利用胸模固定術等技術進行治療。
醫院非結核分枝桿菌診療中心主任陳品儒教授講述了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合并氣管支氣管病變具有以老年患者為主、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存在較高的誤診與漏診率、與支氣管結核相似而難以區分的特點,應盡早行支氣管鏡排查,鑒別診斷。菌種鑒定是主要確診方法,應盡可能早期進行分子生物學的快速檢查,避免誤診。內三區肖海浩副主任醫師介紹了氣管、支氣管的分型、治療原則、預后以及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的八種方法,即:局部給藥、機械清除、冷凍、球囊擴張、熱消融、支架置入、瘺口封堵以及針吸淋巴結膿腫治療。
肺結核科主任鄺浩斌教授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釋了耐多藥肺結核合并支氣管結核的發病率高,同時指出,支氣管結核是耐多藥發生的危險因素,早期的支氣管鏡檢查和及時治療有助改善患者的預后。內三科主任湯春梅教授通過具體病例介紹了肺結核空洞合并曲霉菌球的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方法和治療原則。謝藝開主管護師介紹了超聲支氣管鏡操作的護理配合。
培訓采取理論授課與手把手實操相結合方式,在醫院實訓中心,通過模型,有操作經驗豐富的唐純麗、高健齊、彭德虎教授現場教授超聲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支氣管導航的操作技術,教授了針吸淋巴結活檢、肺活檢、冷凍活檢、套扎、以及激光、支架的放置等操作方法。
“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和學術交流,能夠把氣管鏡診療技術的新進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到臨床實際工作中,能解決更多患者的實際問題,推動支氣管鏡診療在肺結核病學中的應用與發展。”我院內鏡中心主任彭德虎說。
內鏡中心:彭德虎 方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