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肺癌去世!預防肺癌,不可忽視這幾種早期表現
近日,國民飲料娃哈哈集團發布訃告,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因肺癌醫治無效去世。
宗慶后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杰出代表,三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內地首富之位。
據媒體報道,宗老早幾年前就確診肺癌。今年春節前夕,就住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ICU病房;2月25日上午10時30分醫治無效去世。
為什么千億身家,
治不好一個肺癌?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肺癌仍是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且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數據顯示,2012-2014年我國IIIA-IV期肺癌患者占到了肺癌患者的64.6%,超過5成的肺癌患者確診后的生存期不超過1年。
如出現什么癥狀時要警惕肺癌可能?
1.持續刺激性干咳,無痰或少痰。
2.痰中帶血或咯血。
3.氣短或喘鳴,聽診可聞及局限性或固定性哮鳴音。
4.持續發熱,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
5.體重降低。
6.出現不明原因、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狀指(趾)、非游走性肺性關節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膚黝黑或皮肌炎。
7.出現局部侵犯及轉移的體征,如聲帶麻痹、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Horner 綜合征、肺上溝瘤綜合征及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等。
肺癌早期篩查應從什么時候開始?
哪些人群需要開展?
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
1.吸煙>20包年或曾經吸煙>20包年戒煙時間<15年;
注: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
2.環境或職業暴露 (石棉柴油煙霧,煤煙,放射性元素)。
3.有家族史的人:直系親屬罹患肺癌;。
4.合并慢阻肺、彌漫性肺纖維化或陳舊性肺結核。
5.既往惡性腫瘤史。
6.長期吸入二手煙(家庭或室內工作場所,>2 h/d,至少10 年)或長期暴露于廚房油煙中 (炒、煎、炸等烹飪)。
高危人群肺癌篩查推薦方法
低劑量螺旋CT(LDCT)是目前發現早期肺癌最好的方法,相當于肺癌篩查的“金標準”。能檢出直徑小于1厘米的微小肺癌,檢出的肺癌80%以上為早期肺癌,術后5年生存率將近100%
如何預防肺癌?
由于肺癌的致病因素較復雜,還沒有哪一種藥物能夠預防所有肺癌,但可以通過遠離已知的致癌因素,降低肺癌發生風險。
1.戒煙、遠離二手煙
2.降低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
3.科學健康飲食
4.規律健康生活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肺癌早期篩查成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及早發現和治療肺癌。
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胸部腫瘤收治中心之一,現有開放床位82張,碩博士10余人,碩士生導師3人,正高職稱醫生3人。國內乃至全球首家“腫瘤合并結核專病門診”已開診,在腫瘤合并結核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化療,靶向及免疫療法聯合抗結核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扎實的研究基礎,可為患者提供專業化、跨學科的個體化診療服務。
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簡介
腫瘤科是我院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以胸部腫瘤以及其他系統腫瘤(如惡性淋巴瘤、鼻咽癌、腸癌等)的診療,以及腫瘤合并結核的綜合治療為特色的專科,開展床位82張,日間化療床位16張。醫護人員38人。其中,醫生14人,高級職稱6人,博士2人,碩士10人。
腫瘤科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善于運用CT、MRI、ECT、PET-CT、氣管鏡、EBUS、肺肝穿刺活檢術、內科胸腔鏡、胃腸鏡、淋巴結活檢術、病理及基因檢測等先進技術和手段,對各種胸部疾病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通過合理采用化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血管介入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等手段,實施合理、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參與多項臨床試驗研究,為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手段。為方便患者輸液,科室開展了PICC、輸液港植入術等,讓患者享受優質高效的個體化護理服務和治療。
岑文昌:主任醫師 呼吸腫瘤科主任 臨三支部書記
出診時間:
1號樓專科門診:周一下午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三上午
主要專業方向:
從事結核內科、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內科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對肺部陰影的鑒別診斷及肺部惡性腫瘤的綜合診療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掌握肺癌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實施合理、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尤其是對于各種腫瘤合并結核病的綜合個體化治療,有較深入研究,熟練掌握氣管鏡的各項操作技術。
學術任職:
廣州抗癌協會腫瘤感染第一屆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廣州抗癌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廣州抗癌協會介入呼吸病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肺癌多學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內科學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第八屆羊城好醫生。
蘇珊:主任醫師 腫瘤病區主任 南方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 廣州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院高層次衛生人才
出診時間:
1號樓專科門診:周二上午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三下午
主要專業方向:
師從國內著名肺癌專家吳一龍教授。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十余年,擅長肺癌,鼻咽癌,結直腸癌,少見腫瘤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局部微波消融治療等,熟練運用國內外最先進治療方法對各類腫瘤實現精準治療,尤其對肺癌合并結核病的綜合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學術任職:
現任廣東省醫學會肺部腫瘤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會醫防融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慢性呼吸道疾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保健協會免疫細胞與干細胞治療分會常委,廣州抗癌協會肺癌專委會常委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廣州市科研基金項目多項。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多篇,最高影響因子12.46分。曾多次參加“世界肺癌大會”并作現場匯報。第四屆“南粵好醫生”,第六屆“羊城好醫生”。
張賢蘭:副主任醫師 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
出診時間:
1號樓專科門診:周一上午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二下午
主要專業方向:
先后從事呼吸內科、結核內科和腫瘤內科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在各種肺部疾病如肺部腫瘤、肺部感染、慢性咳嗽、肺結核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于各種腫瘤合并結核病的綜合個體化治療,有著較深入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先后主持廣東省科委、廣州市衛生局多項科研課題,發表醫學科研論文十余篇。
謝亞琳: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腫瘤學碩士
出診時間: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四上午
乳腺門診:周四下午
主要專業方向:
曾于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進修乳腺癌專業。專注于肺癌、乳腺癌的診斷及治療。對淋巴瘤、食管癌、鼻咽癌、胃腸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和腫瘤合并結核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方面都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參編《腫瘤生物與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及護理》等書籍,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并發表SCI、核心期刊等多篇科研論文。
學術任職:
廣州抗癌協會理事、GACA分子靶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第二屆乳腺專委會委員、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腦轉移專委會委員等。
鄒建軍:副主任醫師 博士(在讀)
出診時間: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四全天
主要專業方向:
在腫瘤科工作十余年,特別擅長肺小結節、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對臨床常見腫瘤的診斷及綜合治療有較深的造詣,對于腫瘤合并結核的診療,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
學術任職:
廣東省基層醫學會日間醫療委員會常委,廣州抗癌協會肺癌分會委員,廣州抗癌協會腫瘤感染分會委員,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遺傳學分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肺癌分會委員,廣東省腫瘤靶向干預與預防學會委員,在腫瘤學領域發表多篇SCI。2023年第九屆羊城青年好醫生。
蘇寧:副主任醫師 科教科科長 中山大學腫瘤學博士 留美博士后 我院高層次衛生人才
出診時間:
新門診樓綜合門診:周五上午
主要專業方向:
從事惡性腫瘤及其合并癥的綜合診療,擅長肺癌等胸部腫瘤、鼻咽癌等頭頸部腫瘤、惡性淋巴瘤的綜合診療,以及肺部陰影、淋巴結腫大、腫瘤合并結核等特殊感染的診療。
學術任職:
任廣東省醫學會循證醫學分會腫瘤學組成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腫瘤綜合治療分會常委、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淋巴瘤分會委員等。
腫瘤科醫生
出診時間:
李磊(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綜合門診:周五下午
黃惠怡(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綜合門診:周一下午
雷安(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綜合門診:周三下午
金韻(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綜合門診:周五下午
黃智昊(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綜合門診:周一下午
來源:楊展昕(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