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放療效果不佳、傳統手術創傷大以及術后并發癥多,一直是威脅食管癌患者生命健康的難題。近日,廣州市胸科醫院外一科肖澤林主任團隊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食管外科李卓毅教授,成功為一例食管癌患者施行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吞咽困難、體重驟降,竟是食管腫瘤
羅大爺(化名)近兩個多月以來總覺得吃飯難以下咽,體重下降了20斤,慕名來我院就診,經胃鏡及病理檢查診斷為食管鱗癌,需要盡快手術切除。考慮到羅大爺年齡較大,無法承受傳統開胸加開腹手術,經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外一科肖澤林主任團隊聯合營養科團隊、麻醉科李紅新主任團隊進行院內術前討論,決定利用胸腔鏡和腹腔鏡為患者行食管癌根治術,將手術創傷降到最低。
無需開胸,雙鏡合璧,全程安全無痛
為充分保障手術質量與安全,外一科特邀李卓毅教授前來主刀,李紅新主任團隊精準把控全程手術麻醉,羅大爺在氣管插管全麻下接受全腔鏡(胸腔鏡 + 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僅用5 小時手術便圓滿結束。在營養科的圍術期營養支持指導下,術后第二天羅大爺便能自由下床活動,傷口無明顯疼痛,不需要鎮痛泵止痛治療,術后恢復良好迅速。
微創精準,術式創新,解決傳統難題
“對于食管癌患者,傳統的手術方法就是‘開胸、開腹’,術后切口疼痛明顯,而且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大,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也難以愈合。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主要采取微創手術----胸腹腔鏡聯合的手術方式,也就是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
廣州市胸科醫院外一科肖澤林主任介紹說,以往食管癌根治術術后3-4天患者完全無法下床活動,但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具有創傷更小、痛苦更輕、恢復更快、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優點,能極大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顯著提高食管癌手術患者的治療體驗。
【科普知識】:
一、什么是食管癌
食管癌是指發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食管是連接咽喉與胃的一條狹長管道,主要負責食物的輸送。當食管細胞發生異常增生并失去控制時,就可能發展為食管癌。
二、食管癌的癥狀
(一)吞咽困難:這是食管癌最常見的癥狀。早期可能表現為吞咽固體食物時有梗阻感,逐漸發展為吞咽半流質、流質食物也困難。
(二)胸骨后疼痛:患者可能在吞咽食物時感到胸骨后或心窩部疼痛,疼痛性質可為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
(三)體重下降:由于吞咽困難導致進食減少,加上腫瘤消耗,患者往往會出現體重明顯下降。
(四)嘔吐:隨著病情進展,食管可能被腫瘤堵塞,食物無法順利通過,從而引起嘔吐。
(五)聲音嘶啞:如果腫瘤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可導致聲音嘶啞。
三、食管癌的病因
(一)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食用過熱、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黏膜,增加患癌風險。
經常吃腌制、霉變食物:腌制食品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素也是強致癌物。
吸煙與飲酒:吸煙和過度飲酒會刺激食管黏膜,增加食管癌的發生幾率。
(二)遺傳因素:部分食管癌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其親屬患食管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三)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等也可能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四、食管癌的診斷
(一)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癌的重要方法,可以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的病變情況,并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二)食管造影:通過口服造影劑,在 X 線下觀察食管的形態和功能,可發現食管的狹窄、充盈缺損等異常情況。
(三)胸部 CT 掃描:可以了解食管癌的大小、位置、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等情況。
(四)超聲內鏡檢查:將超聲探頭通過胃鏡插入食管,可清晰顯示食管壁的層次結構以及腫瘤的浸潤深度。
五、食管癌的治療
(一)手術治療: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適用于早期和部分中期患者。手術方式包括傳統的開胸手術和微創手術,如胸腔鏡、腹腔鏡手術等。
(二)放射治療:利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手術、化療等聯合應用。
(三)化學治療:通過使用抗癌藥物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可用于術前縮小腫瘤、術后輔助治療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療。
(四)綜合治療:對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方法綜合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六、食管癌的預防措施
(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過熱、過燙的食物;減少腌制、霉變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均衡;戒煙限酒。
(二)定期進行體檢: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習慣等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食管相關檢查,如胃鏡等。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方式: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外一科:肖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