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舉辦非結核分枝桿菌(NTM)學術會議
陳品儒教授當選廣東省防癆協會非結核分枝桿菌(NTM)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近年來,非結核分枝桿菌(NTM)病備受業內關注,圍繞《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年版)》,相關臨床實踐和學術觀點在學界也是“百家爭鳴”。
7月16日,在非結核分枝桿菌(NTM)學術會議病例分析環節,我院外三科許祖遠副主任醫師分享脊柱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例時,介紹我院實驗室培養非結核分枝桿菌情況。其中在一年半時間,醫技人員已成功培養出了多例海分枝桿菌。
“海分枝桿菌最適宜的培養環境在32℃,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培養出來,你們是如何培養海分枝桿菌的呢?”參加線上討論的專家提出質疑。
“這多例海分枝桿菌都是從我院門診病例采集培養的,這些標本都來源于皮膚組織,是患者在游泳時因皮膚破損而感染,因此除海水環境外,海分枝桿菌還會生長在游泳池、淡水魚等,海分枝桿菌最常見于人體四肢末端的感染。”我院皮膚科程鋒剛副主任醫師以臨床實踐進行回應討論。
這是非結核分枝桿菌學術會議中的一個場景,當天的學術會議邀請到了全國著名結核病專家盧水華教授、譚耀駒教授、呼吸內科專家葉楓、周宇麒、董航明等教授以及影像學、外科學、皮膚病等專家進行授課,開展病例分析討論,充分體現了非結核桿菌病多學科診療的特點。
針對慢性感染的NTM肺病的診治,我院在國內較早成立了非結核分枝桿菌亞專科,組建了非結核分枝桿菌(NTM)疾病診療工作的專業化團隊,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臨床診療經驗,解除了許多來自國內各地患者的病痛,臨床診治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進一步提升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診療水平,打造學術研究平臺,我院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療中心主任陳品儒教授團隊牽頭成立廣東省防癆協會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專業委員會。當天,廣東省防癆協會副理事長張建輝、廣州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何蔚云以及各地級市推薦的專委會委員候選人出席了成立大會。
大會上,我院陳品儒教授當選為廣東省防癆協會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董航明、賴曉宇、曲久鑫、葉楓、周宇麒當選副主任委員,陳瑞、丁立、胡錦興、李寅環、梁漢成、王凌偉、陽雋、詹少鋒等當選常務委員,陳漢欽等53人當選委員,陳華聘為秘書。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是除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和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一大類分枝桿菌的總稱。目前發現的NTM菌種有200多種,它主要來自環境中的土壤和水源所形成的氣溶膠感染到人,也稱為環境分枝桿菌。近年來,NTM病呈快速增多趨勢,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廣東省處于沿海潮熱地帶,是全國NTM病最高發地區之一,NTM病在臨床表現、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等各方面均與結核病相似,易導致誤診誤治。
陳品儒主任委員在總結致辭中表示,廣東省防癆協會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專委會的成立,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嶄新起點,將繼續在規范NTM診療、打造學術平臺、提高NTM患者治愈率等積極嘗試,此次學術會議臺上臺下、線上線下各專業的專家圍繞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展開熱烈的學術討論,這就是籌建NTM專業委員會的初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就是學術研究的最佳狀態”,今后將與各界專家一道,為推動提升我省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治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造福更多NTM患者而不懈努力!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