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來臨!吃什么解暑?
中醫科推薦的消暑佳品來試試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最近,廣州高溫天氣持續,那種無法躲避的酷熱讓人喘不過氣來。7月23日迎來“大暑”,濕氣蒸騰的悶熱,可當真是“苦夏”。那么這個時候吃什么最解暑?中醫科推薦的消暑佳品來試試。
【甘蔗山楂菊花飲】
【材料】:甘蔗500克,山楂30克,馬蹄5個,菊花10克。
【做法】:(1)將材料洗凈,馬蹄去皮,甘蔗斬條,菊花洗凈溫水浸泡。(2)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入甘蔗、山楂及馬蹄,煮30-40分鐘,去渣,最后放入菊花即可。
【專家點評】:中醫認為,甘蔗有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利尿滋陰的功效,而且能為機體補充充足的熱能,對于消除疲勞、中暑等有較好的輔助療效。山楂味酸,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滯、防暑提神的作用,搭配甘蔗,酸甘化陰,有助于改善熱盛傷陰的狀態。馬蹄潤肺化痰,清熱生津。菊花則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炎炎夏季,天氣悶熱,人體汗出較多,容易口渴胃口差,故特別推薦此款飲品。
【小貼士】:脾胃虛寒及糖尿病人群少食。
【紅荔養顏茶】
【材料】:紅茶3~5克,鮮荔枝10個。(3人份)
【做法】:1.紅茶放入茶包袋中,投入養生壺內,加水600毫升煮開,撈去茶渣。2.荔枝剝殼、去核,放入養生壺中,煮開后再調成小火煮3~5分鐘即可。
【專家點評】: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營,養肝血。”時值盛夏,體質虛寒的人群亦有心煩失眠、心慌心悸、情緒低落、月經不調等不適。這款紅荔養顏茶能養血、安神、暖胃,尤宜氣虛、陽虛、血虛等素日體質虛寒人群,大眾也不妨一試。
【小貼士】:素體舌紅、濕熱盛者勿過量飲用。
【黃皮清雞湯】
【材料】:雞半只,生姜3片,黃皮12-15顆(選擇酸中帶甜的品種),食鹽適量。
【做法】:(1)將雞斬件,黃皮去皮去核。(2)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后,放入雞和生姜,慢火煮30-40分鐘,撇去上層油留清湯。(3)把黃皮肉放入清湯中煮2分鐘,果香味剛好滲出即可;如偏酸可適量加少許白砂糖調味。
【專家點評】:黃皮是嶺南地域的時令佳果,其具有消食理氣健脾、解暑熱、生津液的功效,與雞肉熬制清湯,入口頓覺甘甜清爽,滿口清香,能緩解因夏季暑熱導致的胃口欠佳、食積不化、胸膈滿悶、口干欲飲等癥狀,大眾也可在盛夏時做保健食用。
【黃皮陳皮燜排骨】
【材料】:豬排骨500克,陳皮1瓣,黃皮15顆(酸中帶甜的品種),大蒜、冰糖、料酒、生抽、食鹽、生粉、花生油適量。
【做法】: 1、所有食材洗凈,豬排骨斬件,用生抽、料酒和生粉腌制備用;黃皮去核后與陳皮一同浸泡于清水中,備用。
2、熱油起鍋,將腌制好的豬排骨加入鍋中炒至微金黃色;加入腌制留有的醬汁,以及泡發陳皮、黃皮所用的水,轉中火或小火慢燜;燜到鍋中的水份開始濃稠時,根據口味加入實鹽與冰糖,燜到水干收汁即可上碟。
【專家點評】:黃皮,是嶺南佳果,是這個時間點當造的藥食兩用的食材。黃皮果,酸甘微溫,具有行氣、消食、化痰、醒酒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腹痛腹脹,痰飲咳喘,食欲欠佳等不適。陳皮是“嶺南三寶”之一,具有越陳越香、越陳越良的特點,能健脾胃,化痰濁,也是嶺南人餐桌上的常客。二者搭配,能解肉食之油膩,能增料理之滋味。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最易讓人胃納欠佳、食欲不振,不思飲食,這款不一樣的燜排骨定能讓你垂涎欲滴,食指大動。
【清蒸茶鯽魚】
【材料】:鯽魚1條(約300克),綠茶葉10克,姜、蔥、食鹽、花生油適量。
【做法】:1.鯽魚去除內臟、洗凈,用油鹽稍微腌制一小段時間。
2.茶葉冷水清洗后填入魚肚,把魚放在碟子上,撒上姜絲。
3.隔水清蒸10分鐘,待魚熟后,取出茶葉,撒上適量蔥花即可。
【專家點評】:盛夏炎炎,人們多易有食欲不振的情況,清香的料理常能讓人恢復食欲、緩解疲勞。綠茶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減肥、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作用。而鯽魚鮮美,纖維短易消化。用綠茶蒸鯽魚,特別適合夏季心火旺,容易心煩汗出、口苦口臭的濕熱體質人群及長期吸煙喝酒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綠茶性質偏寒,脾胃虛寒以及陽虛體質的人群可多加姜絲。
+ + + + + +【少吃生冷,健脾祛濕】+ + + + + +
過多飲食冰冷會傷及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導致水濕滯留在體內不能排出。另一方面,脾負責我們體內的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和水濕,脾胃功能失常也會產生內濕。二者相互作用下,會對我們的脾胃健康造成傷害。
因此,即便在炎炎夏日,我們也要適當管住口,切莫過度貪涼飲冷。
在飲食上,可以以健脾祛濕、舒筋活絡為原則,可在日常煲湯的湯料或是食膳中加入一些健脾化濕、強筋壯骨的藥材。如薏米,白扁豆,荷葉,車前草,蘆根、土茯苓,千斤拔,牛大力,赤小豆,芡實,砂仁等。經常食用此類藥膳,可以達到祛除暑濕,舒筋健脾的功效。
醫學指導:中醫科 潘靜潔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