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院再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熱潮,各科室結合工作實際,以貼心優質診療服務,打通為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持續提升患者滿意度。
“作為醫護人員,只要能時刻用心為患者著想,能減輕患者病痛,能提高患者住院體驗,我覺得就是在為群眾辦實事!”在醫院內三科的治療室,靜療專科護士黃海燕正為曾伯(化名)進行超聲引導下外周靜脈置入中等長度導管置入術。
71歲的曾叔體型消瘦,因肺結核、營養不良入院,考慮到需要滴注抗生素、靜脈營養、白蛋白等,加上他的外周靜脈穿刺困難,靜療專科護士主動評估他的外周血管和輸液情況。綜合評估后,黃海燕決定為他留置中等長度導管。在超聲引導下,大約半個小時,置管術順利完成。
“一輸液就要扎針,心里挺恐懼的,也被針扎怕了!這次放管沒感覺到不適,這下好了,以后就不用天天扎針了。”曾伯面露喜色。“與PICC相比,中等長度導管尖端位于腋靜脈胸段或可到達鎖骨下靜脈,穿刺速度快,操作簡單,不需要X線確認,全程在超聲引導下完成,留置時間推薦1—4周,既可以保護血管,減少靜脈炎等并發癥,還能為患者降低住院費用,同時也減輕了護士的穿刺壓力。”靜療專科護士說。
靜療專科組組長許育花介紹,外周靜脈置入的中等長度導管又叫中線導管,是一種細長而柔軟的導管,對人體無傷害。與靜脈留置針相比,中等長度導管留置時間長,不但能降低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而且可以間歇性或短期輸注高滲性、腐蝕性藥物,目前已在我院腫瘤科等多個科室運用,我院還專門開設了靜脈導管維護專科門診,拓展從住院至門診、院內到家庭的連續服務,滿足患者的健康服務需求,也是護理人員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內涵,打造優質護理服務的實際行動。
【中等長度導管】
外周靜脈置入的中等長度導管又叫中線導管(MC),導管長度20~30cm,從肘窩處上下兩橫指常規穿刺或采用超聲引導下從上臂置入貴要靜脈、頭靜脈或肱靜脈內,導管尖端位于腋靜脈胸段或可達到鎖骨下靜脈。
【技術優勢】
中等長度導管(MC)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較高、維護成本較低等優勢,適用于靜脈治療時間預期持續1至4周或外周靜脈條件不好的患者。此種靜脈治療方式可以減少反復穿刺對血管造成的損傷,降低CRBSI(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和血栓發生率。比留置針的靜脈炎發生率更低,患者的經濟負擔小,安全系數高。
【適應人群】
1.輸液治療時間預期持續1-4周的病人;
2.外周靜脈條件差的病人;
3.短期靜脈注射萬古霉素的病人;
4.需持續鎮靜與鎮痛的病人;
5.間歇性或短期輸注高滲性、腐蝕性藥物的病人。
【留置中長導管的優點】
1.中等長度導管是一種細長而柔軟的導管,對人體無傷害。
2.保護血管,減少靜脈炎。
3.減低了反復穿刺造成的經濟支出,同時減少了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
4.全程是在超聲引導下完成,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發癥少,操作簡單安全,不需要縫針。
5.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
內三科:楊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