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濾器置入+深靜脈置管溶栓,
為患者撐起“生命保護傘”
人體血液會因種種原因可能凝成血栓,也可引起靜脈管腔的阻塞,血栓脫落,順著血管方向堵塞肺部血管可引起“肺栓塞”,進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一旦血栓堵住心、腦等重要臟器,后果會更加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日前,我院醫學影像科介入室順利為陳姨(化名)完成“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深靜脈置管溶栓術”,網住了脫落的血栓,避免了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發生。
55歲的陳姨確診為慢性腎病5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肺結核、結核性心包炎、心功能不全等。在當地醫院進行抗結核治療一年多,近期出現了間斷浮腫轉入我院治療。因透析需要,陳姨右側股靜脈長期置管,最近她覺得右下肢出現疼痛腫脹、酸沉、麻木等不適,經彩超檢查提示:“右側髂外靜脈導管周圍可見長約8mmX45mm血栓形成。”
“患者靜脈血栓范圍較為局限,為防止栓子脫落引起更嚴重并發癥,我們建議在本院進行下腔靜脈血栓濾器置入術+深靜脈置管溶栓術治療。”重癥醫學科勞穗華副主任醫師說,我院ICU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和陳姨一樣,患者也希望及時消除這個潛在危險。
9月16日上午,經陳姨和家屬同意,在醫學影像科方偉軍主任團隊精心安排布置下,介入室張暉副主任醫師為陳姨進行手術。常規為患者實施局麻后,穿刺左股靜脈,置入8F血管鞘后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雙腎腎靜脈位置后,于雙側腎靜脈下方2cm位置釋放濾器,釋放后再次造影,濾器的位置良好。隨后通過翻墻技術,將溶栓導管從左側股靜脈放置在右側股靜脈中段,確保導管位于血栓的下方,然后緩慢推入尿激酶與生理鹽水混合液,后固定好血管鞘及溶栓導管手術歷時約1小時,過程順利,送回病房進行持續48小時緩慢溶栓治療。
專家表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是常見的下肢靜脈疾病。臨床上,80%-90%的肺栓塞栓子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大的栓子可導致患者幾分鐘內死亡。因此,肺栓塞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1.對于老年人、肥胖者、腫瘤患者等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平日應經常活動,不要保持固定的坐臥姿勢過久,從而增加肢體血流速度,減輕下肢血液淤滯,從而減少靜脈血栓形成;
2.長途旅行者或長期坐辦公室工作者應定時走動活動下肢,可使下肢血液循環增快,減少血栓形成,防止肺栓塞的發生;
3.外傷或術后必須長期臥床者,可使用加壓彈力襪或彈力繃帶包扎,也可在醫生監護下預防性抗凝治療。以降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降低肺栓塞的形成。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是目前預防靜脈血栓脫落后引起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方偉軍主任介紹說,濾器置入后,可以阻擋3毫米以上的栓子進入肺動脈,從而預防肺栓塞引起的嚴重并發癥。這種介入手術并發癥少、損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
下腔靜脈濾器因它張開時形狀像一把傘,而被形象地稱為“生命的保護傘”。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也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微創手術之一,該技術在我院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介入治療實現了新突破、邁向了新里程,為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狹窄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醫學影像科: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