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 | 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小妙招
冬春季節氣候多變、溫差較大,是小兒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如何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成為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廣州市名中醫、廣州市胸科醫院中醫科主任潘靜潔跟大家分享幾個能有效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小妙招。
什么是小兒呼吸道感染?
小兒呼吸道感染,也稱“上感”,是指體質較弱的小兒因呼吸道感染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斷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屬于呼吸道感染。冬春季節交替時上感患兒增多,除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外,也可能并發氣管炎、肺炎、心肌炎、腦炎等,2歲以內小兒發病率高,后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其與患兒年幼體弱、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護理不當等因素有關。
小兒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常見的表現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的腫大;嚴重者可表現為咳嗽加重,還可出現精神狀態變差,喘促氣急,肺部聞及干濕羅音,有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如支氣管炎和肺炎,當患兒出現呼吸困難、面部紫紺應及時就醫治療。
潘靜潔主任說
對于上感患兒目前雖可通過抗生素等對癥藥物起到顯著治療效果,但長期服用抗生素藥物,不利于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也可能導致患兒產生耐藥性,中醫提倡“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小兒外感,病機寒熱錯雜,癥狀多變,中醫科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運用中醫固表防感方法,分享中西醫結合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小妙招。
中西醫結合預防小妙招有哪些?
古人言: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小兒體屬純陽體質,愛跑、活動量大,產熱多,所以經常一身汗,若穿得過暖則不易于散熱,遇氣候突變受涼則易于感冒。適當的衣服穿著和耐寒鍛煉有助于兒童對外界氣候環境的適應。鍛煉雖可有效地增強小兒自身的免疫力,但一定要注意適度、持續和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強度太大或間隔太長,否則不但起不到鍛煉效果,還可能因過度勞累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加強戶外活動可接觸大自然,增加日照時間,呼吸新鮮空氣,這樣有利于體格健壯,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對于體弱的幼兒,通過中醫小兒推拿、藥浴,堅持每年“天灸療法”包括三伏貼、三九貼等都可以起到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增強自身抗病能力。
穴位貼敷
敷貼療法除能使藥力直達病灶所發揮作用之外,還可以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經絡傳至臟腑,以調節臟腑氣血陽陰以祛邪,從而治愈疾病,較內治法更為簡便實用。
小兒推拿
通過簡單的小兒推拿手法來健脾消積、提高抵抗力。
耳穴埋豆
選用支氣管、肺、交感、大腸、腎上腺等穴位,適合于各種證型。
刮痧拔罐
本法有促進氣血運行、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咳嗽、感冒、咽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腹瀉、遺尿等病證。對于發熱、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者,效果尤佳。
環境管理
冬天氣候變化較大,注意室內外溫差,應及時添減衣服;防止晚上踢被;平時穿衣不要捂得太熱。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清潔,尤其是冬季,不要因為怕冷就緊閉門窗,每天至少開窗2~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使房間空氣有對流的機會。
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到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外出回家后應注意給孩子清洗面部和手,說話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必要時帶口罩。特別是要避免接觸類似發熱、咳嗽、流涕或肺炎病人。如家長患感冒時,接觸孩子時應佩戴口罩。
防治佝僂病、貧血與營養不良等疾患
母乳是嬰幼兒最理想的食物,不僅是因為它的營養比例恰當,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還含有一些免疫因子,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嬰幼兒發育期的免疫力。在常規輔食中應注意添加維生素D(魚肝油和鈣劑),以增強呼吸系統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且可以糾正佝僂病所導致的機體抵抗力的不足,缺鐵性貧血的孩子還應注意補充鐵劑。另外要注意合理的飲食,葷素搭配,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注意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攝入。
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接種
免疫接種是預防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有效武器。預防接種提升免疫力可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將減毒的病原(成分)注射到人體內,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主動免疫下產生的免疫力能夠在人體內存在較長時間,有的甚至可以終身存在。被動免疫是將提純的抗體注射到人體內。被動免疫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較短,一段時間后會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被分解,抗體就不再存在。通過預防接種除了可以預防相關的傳染病外,還可以促進小兒免疫系統成熟,非特異性地提高免疫力,預防各種呼吸道感染。
總之,可誘發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復雜,可通過提高小兒免疫力、環境管理、避免接觸傳染性疾病患者、飲食干預及按時接種預防疫苗等中西結合方法,降低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病率,為小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廣州市胸科醫院中醫科科室簡介
我院中醫科創建于1953年,是華南地區最早成立的結核病中醫科。現為廣東省及廣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結核分會的委員單位,全國名老中醫梁傍順教授工作室,在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處于先進水平的一個專業科室。科主任潘靜潔副主任中醫師,任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青年醫師分會理事,中國防撈協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綜合醫院中醫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康復醫學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實用醫學雜志》核心期刊編委,廣州市三級名中醫工作室導師,廣州市針灸醫院“1+N”聯盟單位建設項目負責人。近年主持和參與多項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省科技廳及廣州市衛健委項目。“通督調神”針法師承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法,學術傳承結核性腦膜炎臨床治療。在《實用醫學雜志》設結核病針灸專欄,用于針灸治療方案的推廣。
中醫科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病區。醫生11名,其中針灸推拿專業中醫師5名,高級職稱4人,具有碩士學歷5人。共有病床40張,其中5間特需病房,3間治療室。專科特色——“中西結合,針藥并用”,中西醫協作治療疑難重癥疾病,優勢病種為耐多藥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膜炎、骨結核等。科室設有針灸專科、針灸推拿專科、中醫頸椎腰椎推拿專科、治未病專科、中醫針灸康復專科等多個亞專科門診。
中醫病區全體醫護人員牢記救死扶傷神圣職責,盡最大努力為病人解除痛苦,讓病人享受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潘靜潔:副主任中醫師 中醫科科主任 廣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任職: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工作近20年。擔任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青年醫師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臨床藥學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睡眠分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綜合醫院中醫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康復醫學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防癆協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分會委員、廣州市三級名中醫工作室導師、廣州市醫院協會養生保健工作委員會常委、《實用醫學雜志》核心期刊編委、廣州市1+N針灸醫院聯盟項目負責人、廣州市中醫藥臨床特色診療技術項目負責人、廣州地區中西醫協同臨床重大創新技術項目首席專家。
主要專業方向:
近5年承擔與參與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立項。發表國家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擅長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病、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治療,支氣管疾病的中醫藥聯合抗結核藥物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熟悉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藥、針灸、中西醫融合診治。
梁傍順:廣東省名中醫 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人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綜合門診)
地點:廣州市胸科醫院新綜合門診樓二樓209診室
查房時間:周四上午
地點:廣州市胸科醫院7號住院樓3樓中醫科病區
個人簡介:
師承博士導師,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廣東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廣東省名中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人,中華醫學會成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董事。承擔、參與多項國家級、省市級科研課題。從事臨床工作40余年,經驗豐富,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擅長肺癌、胃腸癌、卵巢癌、鼻咽癌等實體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有非常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經驗。
中醫科醫生
出診時間:
閔飛(主治中醫師)
綜合門診:周一至周五
劉堂營(主治中醫師)
綜合門診:周一下午
黃晉(主治中醫師)
綜合門診:周二下午
黎仁彬(主治中醫師)
綜合門診:周三上午
來源:中醫科